【文/调查者网专栏作者 郭凤丽】
当地时间2月16日,俄出名反对派纳瓦利内涵狱中猝死。一时间,自2022年俄乌战役以来就稳居世界舆论风口浪尖、刚借中东乱局稍获喘息的俄罗斯,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为什么纳瓦利内的死会引起西方哗然,将锋芒直指普京? 怎样看待各方对这作业的态度?在间隔2024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仅剩一个月的灵敏节点, 纳瓦内利之死在惹来多方猜忌的一起,也给俄罗斯内政外交增加了更多不确认性。
从俄政府参谋到反普京“喽罗”
纳瓦利内,1976年生,莫斯科人,于2000年普京初次入主克里姆林宫时,步入政坛,参加俄罗斯自由派“亚博卢”民主党,2007年被开除党籍,转向从事反普京、反糜烂活动,并以此在政坛发迹,以“民主斗士”“反腐前锋”“普京头号政治对手”而著称。
自2008年以来,纳瓦利内一贯致力于查询糜烂案子,并于2011年创建了非盈利安排“反糜烂基金会”,起先首要经过博客和交际媒体,曝光俄罗斯精英阶级的糜烂行为,成为“网红”,后扩展到在线下打开更广泛的反政府活动。
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图源:视觉我国)
其间比较颤动的案子包含揭穿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其他国有公司的糜烂问题等,俄总统普京、国防部长绍伊古和时任总理的梅德维杰夫等军政高层人物也都被卷进贪腐风云。这一度让纳瓦利内成了俄罗斯民间的“中纪委”,也因而赢得了名誉和民意,在民众尤其是青年团体中收成了一众粉丝,并取得西方国家的喜爱。
逐渐地,纳瓦利内开端剑走偏锋,将表达贰言的手法极点化,使用自身影响力和西方支撑,频频鼓动、安排民众反对,一步步沦为西方干涉俄罗斯政局的一枚得力棋子。所谓的反腐活动、民主义举也早已违背初衷,变成了一种政斗东西,而他自己天然也成为了俄罗斯政府的“眼中钉”。
纳瓦利内曾因安排大型街头反政府示威活动,屡次遭到拘捕,其间数次直接危及当权政府。2011年12月5日,因不满俄罗斯杜马 (议会下院)推举涉嫌作弊,纳瓦利内领导了普京执政以来最大规划的反克里姆林宫示威活动,反对浪潮一度延扩至海外, 纳瓦利内自己也在此次活动中被BBC冠以“近年来俄罗斯仅有真实反对派”之名。
尔后,纳瓦利内于2017年再度领导了俄现代史上规划最大的示威游行之一,此次打着“反腐”旗号的反对浪潮席卷全国,其规划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创纪录水平,直到2018年夏日才得以停息。
2013年7月,纳瓦利内因在担任政府参谋期间挪用公款被判处五年拘禁,后改判缓刑,但仍获准参加了当年的莫斯科市长推举,且以27%的得票率斩获第二,只输给了普京盟友、其时已连任三次的现任莫斯科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他还曾企图比赛2018年总统大选,但因有罪在身被制止参选。
2021年起,纳瓦利内因经济犯罪、极点主义等多种罪名被收押,直至2024年2月16日在北极圈内的狱中暴毙,终年47岁。至此,这个传奇人物的终身马虎闭幕。
西方为何反响如此剧烈?
纳瓦利内猝死的音讯一出,当即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在西方,多名欧美国家和安排的政要空前团结地对俄罗斯打开“攻击”。
现在各方态度首要分为两派:“俄罗斯凶手论”和“西方陷害论”。持第一种态度的人以为:纳瓦利内被普京杀戮;纳瓦利内之死是克林姆林宫镇压异己的典型事例;纳瓦利内的离世不只是他个人的悲惨剧,更是对俄罗斯人权情况的警醒……而“西方陷害论”者则以为俄罗斯被设局了,极或许是西方实力杀了纳瓦利内陷害给俄罗斯,即便西方不是凶手,也在极力使用纳瓦利内之死将俄罗斯妖魔化,以鼓动俄罗斯内争,并在世界上进一步孤立俄罗斯和加强对俄制裁。
当地时间2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就纳瓦利内之死宣布说话(图源:视觉我国)
上述两派别离以西方政要和普京心腹圈为代表,打开了剧烈的口水战。其实,早在几年前的纳瓦利内中毒案中,两边就现已进行过相似的比赛。2020年8月20日,纳瓦利内涵在乘坐俄一国内航班途中忽然昏倒,随后被转运至德国承受医治。德国军方专家经检测承认纳瓦利内是“诺维乔克”中毒。“诺维乔克”是苏联研发的一种先进神经毒剂,有“第四代化武”之称。因而,事发后美欧多国齐将锋芒指向克里姆林宫,而克里姆林宫则表明这是纳瓦利内和西方情报部门的自导自演,并发布了疑似关于西方策划此次陷害作业的通话记录。
2021年1月17日,恢复后的纳瓦利内从德国回来俄罗斯,在莫斯科机场被俄执法人员以“违背缓刑条件”为由拘捕,由此也引发了克里姆林宫与其批评者之间多年来最大规划的揭露坚持,数万名反对者走上街头,要求开释纳瓦利内。稍后的2月2日,纳瓦利内案听证会当天,还上演了美欧等13国外交官 “攻击”莫斯科市法院的名局面。
当纳瓦利内被判处3年半实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只团体喊话普京放人,还以所谓的“纳瓦利内中毒作业”“俄罗斯进行化学武器出产”等托言,对俄罗斯发起了新一轮制裁,而纳瓦利内则于2021年10月在狱中取得欧洲议会颁布的欧盟最高人权奖——“萨哈罗夫奖”。
纳瓦利内曾于2012年、2021年先后两次被《年代》杂志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以他为人物原型的影片《纳瓦利内》还取得2023年第95届最佳纪录片奥斯卡金像奖。
综上所述,纳瓦利内绝不是一个一般的反对派,这位“最终的反对派首领”是美西方在俄罗斯的要点培养目标,其生前曾屡次揭露挑衅并危及普京政权。其个人“魅力”加之西方的背书和点拨,使他有望成为俄本乡凝集反普京力气的“标杆”以及美西方在俄策划颜色革新的有利抓手。作为俄罗斯政坛叱咤风云的“搅局者”,他像是埋伏在俄罗斯本乡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引爆的危险。
而俄当权政府与纳瓦利内这种一触即发的联系也很简单被用作反俄信息战的叙事逻辑,将纳瓦利内的存亡安危直接与克里姆林宫绑缚在一起,从而让俄当权政府“自觉”承当起西方代理人的安全监护人的职责。
能够说,纳瓦利内的存亡早已被政治化:生,则有望持续为美西方在俄本乡无事生非;死,则美西方群起而攻之,对俄罗斯打开“围猎”。不管是从前的“纳瓦利内中毒案”仍是近来的“纳瓦利内之死”,西方的行为方法明晰地诠释了上述逻辑。
猝死作业的余波
关于“俄罗斯是凶手”的猜测,笔者以为存在许多矛盾。首要,从个别视点而言,纳瓦利内已身在牢房之中,且担负多重重罪,至少在其累计的30年刑期内都无法对当权政府构成要挟,克里姆林宫何须对其下手,空惹一身腥?其次,从国内和世界形势来看,哈以抵触刚搬运世界焦点,给俄罗斯喘息之机,美国一面深陷中东泥淖,一面为本国大选焦头烂额而自顾不暇,乌克兰战场的形势也在发生改变,在这个两边气势改变之际,俄罗斯有何须要“自毁前程”?
尤其是在俄罗斯行将大选的关键时刻,更没有理由节外生枝。甚至能够说,不管从哪个视点来看,纳瓦尔尼在此刻逝世比他活着给普京政权带来的要挟更大。这种清楚明了的实际,普京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不会想不到。
虽然客观估测如此,但克里姆林宫仍难逃最大嫌疑。若说暗地黑手是俄罗斯的敌对者,纳瓦利内毕竟是在克里姆林宫的地盘上暴毙的,又遭到高度紧密的监管,外来者即便想下手陷害,恐怕也是爱莫能助。假如说2020年的“中毒案”,克里姆林宫尚能以“纳瓦利内和西方情报部门自导自演”搪塞应对,但此次身亡,好像不能以其“入戏太深,搭上性命”唐塞曩昔?
虽然现在仍在等候俄官方查询成果,但信任不管给出怎样“完美”的解说,恐怕都难以消除人们的疑虑和先入为主的定论。
当然,跟着更多资料的曝光,“天然逝世”的或许性逐渐浮出水面。纳瓦利内逝世时地点的监狱坐落偏僻的北极圈内,有“极地狼”之称,以条件恶劣而出名。
猝死前,纳瓦利内已入狱三年,其间有300多天被关在“赏罚牢房”。俄多名大众人物,包含人权活动家伊娃·梅尔卡切娃和《新报》主编德米特里·穆拉托夫等都曾表明,“赏罚牢房”是一个使人身心都饱尝糟蹋的极端恶劣的当地:狭小关闭、阴冷、食物残次、令人窒息。被软禁在这样的环境中,出问题是迟早的事儿。
当地时间2月15日,纳瓦利内关经过视频方法参加庭审。(图自俄媒)
关于纳瓦利内死因疑团重重,虽然比起“天然逝世”的观念,各种“阴谋论”版别明显更能取得重视,但前者是不得不归入考量的要素。
关于纳瓦利内这样一个备受瞩目、集重多政治符号于一身的反对派首领的离世,人们也在企图为他的离世赋予不同寻常的颜色,好像这样才契合他传奇终身的人物设定,更有利益相关者欲将“纳瓦利内之死”政治化。
呈现各种版别都是意料之中的,但是也不能忽视一个实际,即无常才是生命的常态。当然,也有不少声响以为,不管是纳瓦利内之死是授意的暗算,仍是“天然逝世”,都与克里姆林宫脱不了关连,由于像纳瓦利内这个等级的罪犯的拘留条件是由国家最高领导层直接决议的。
不管本相怎样,在间隔俄罗斯大选只剩一个月的灵敏节点,与俄当权政府有许多过节的反对派喽罗古怪逝世,或将为俄罗斯政局横添一些变数。外交上,且不管欧洲国家盛气凌人的反俄态势,仅是一贯拿手在他国制作可控紊乱的美国,也将充分使用该作业大做文章,鼓动俄罗斯民众的反普心情,搅扰俄罗斯大选,并进一步整合盟友力气,在世界舞台上对俄罗斯打开“围猎”。
早在2021年,拜登就曾正告俄罗斯,假如纳瓦利内涵监狱中死了,俄罗斯必将承当“毁灭性”的成果。现在白宫领导人一语成谶,不难想到,不管是是从“民主、人权”的视点,仍是出于保护其“负职责大国”形象的考虑,美国必将对俄罗斯进一步加强镇压。
毫无疑问,纳瓦利内之死会导致俄罗斯在西方主导的世界舆论中处于相对下风,为后续普京的连任竞选、甚至俄乌战役进程等带来变数。但根本能够确认,一系列影响不会左右将于3月15-17日举行的总统大选成果。
当地时间2024年1月31日,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左)与他的支撑者会晤。(图源:视觉我国)
首要,推举全局遭到克里姆宫的紧密管控;其次,从选情来看,虽然普京以独立提名人的身份参选,但死后有“统俄党”和“公平俄罗斯-爱国者-为了真理”党的鼎力支撑。其他三位提名人,不管是俄共推举的老将尼古拉·哈利托诺夫、自民党人主席列昂尼德·斯卢茨基、仍是“新人党”的达万科夫,都来自执政党“统俄党”的友党,他们或因垂暮,或因政治本钱缺乏,才能和影响力与普京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自2023年11月以来,普京自己也开端积极为大选预热,频频露脸多场公共活动,密布会晤民众及学界、商界、宗教界等各界人士,经过举行年度记者会和直播连线合方法,直面民生关心,拉近与各阶级选民的间隔。依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不久前的民意查询成果, 虽然与乌克兰、欧洲邦邻和美国联系恶化,但民众对普京的支撑率仍高达80%。
笔者以为,普京不会拿所谓“战果”作为自己的执政成果,由于在一部分俄罗斯人眼中,战役自身便是他得想方设法解说的问题(自身不是一件荣耀的作业);对大部分民众来说,在俄乌抵触问题上,没有所谓的“成果”之说。依据2023年末全俄社会舆论查询中心的查询成果,民众2024年最大的希望便是完毕战役。
此外,依据现在一些媒体泄漏的音讯称,2023年末2024年头普京也在经过非官方途径与美国隐秘触摸,这或许也是他胜选后会持续进行的动作之一,仍有待跟进调查;只不过现在没谈拢,美俄两边对此都不肯官方出头置评。
能够说,普京为胜选所做的系列作业现已到位了,现在胜选不是问题,问题是胜选之后的一些“烂摊子”怎样拾掇,包含战役和此次反对派之死所发生的风云,比方白宫表明他们正在想办法给俄罗斯以赏罚等。还包含普京胜选之后,怎样收拢人心,加强其政权的合法性,将是其面对的更实际和持久的应战”是胜选之后有待调查的作业。这也为调查普京新任期敞开后的内政外交政策的改变埋下伏笔。